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国人均收入在30年内增长7倍多的“史无前例”的量化事实;指出中国近10亿人摆脱极端贫困的“惊人数字”几乎是美国人口的3倍;感叹中国用30年时间走过西方国家100多年的人均收入增长的历程红海优配。
中评社报道,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官网博客网页12日发表世界银行发展数据部经济学家永赞(Nishant Yonzan)和世界银行发展数据部贫困与不平等数据库项目经理拉克纳(Christoph Lakner)合作撰写的文章--“量化史无前例的中国家庭收入增长”。
这篇文章是对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到2020年人均收入变化研究的总结。该研究使用了世行贫困与不平等平台(PIP)提供的家庭调查数据,根据各国和各时期的价格水平差异进行调整红海优配,得出全球各国人均收入(购买力平价美元)的分布。其结果与世界银行用于计算全球贫困率的分布相同。
文章开首指出,1990年至2020年间,中国人均每日消费增长了7倍多。相比之下,在同样的三十年里,非中国居民的平均每日消费仅增长1.3 倍。这一非凡的增长意味着仅在中国就有近10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几乎是美国现有人口的3倍!在现代世界历史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这么多人找到向上的流动性实属不易。想想看,在同样的起始收入水平下,美国、法国或德国的普通人需要大约100年,而英国的普通人需要170年才能达到中国人平均30年的收入增长水平!
在本研究期间,中国一直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1990年,中国在全球人口中占比21%红海优配,但平均收入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收入的17%。2020年,中国在全球人口中占比下降至18%,但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已经相当于全球平均收入的77%,增长了4.5倍多。作者说,在全球收入讨论中,中国如今的影响力更接近其人口的权重。
研究者特意将中国与印度和非洲这两个类似的人口群体进行比较,更显示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之快。以印度和非洲大陆为例。截至2020年,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与中国相似,均为18%。但是这两个在1990年时在全球平均收入中占比超过中国的人口群体(当时非洲人均收入相当于全球的37%,印度人均收入相当于全球的27%,均高于中国的17%),到2020年非洲的比例下降到28%,印度的比例仅微升至29%。
换句话说,1990年,非洲人或印度人的平均收入高于中国人的平均收入。过去30年中国人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非洲的增长速度较慢,印度的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持平。
过去30年,中国不仅人均消费量实现了超常增长,而且全体人口的消费量也实现了超常增长。研究者再次将中国与印度进行比较--1990年至2020年,中国最富裕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增长了7.7倍,而最贫穷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增长了6.2倍。相比之下,印度五个阶层的人均消费增长都只增长1.7倍左右,远低于中国最贫穷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消费增长。
比较不同世代的增长,也能看出中国人收入增长如此显著。平均而言,除了收入最低的十分之一人群外,2020年中国其他人群的收入都已超越了1990年收入最高的十分之一人群。1990年最富裕的十分之一人群的日均收入比2020年最贫困的十分之一人群高不到一美元。
作者说,如果将30年视为一代人的变迁,如今中国最贫困的十分之一人群几乎与他们父辈中最富裕的十分之一人群一样富有。换句话说,现在90%的孩子比1990年最富裕的父母更富有。
作者指出,未来几十年中国将会发生什么红海优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会持续高位吗?30年来中国超过10亿人的跨越,无疑是独特非凡的事件。是否有人能够复制中国奇迹,还有待观察。
公牛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