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日晚的一个机场采访中,香港艺人姜涛首次详细回忆了他惊险的坠海经历。他回顾道:“当时我只是想看看夕阳金贝街,结果转身时突然感到眩晕,失足跌入海中。”根据姜涛的描述,他在跑步时试图跨越围栏,因眩晕不幸墜海,随即短暂失去意识并呛入海水。姜涛形容那一刻:“大概十几秒吧,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醒来后,姜涛开始呼救,但严重的呛咳让他的体力大幅透支。他努力抓住钓客抛来的救生圈,却因无力游向岸边而无果。经过约十分钟的挣扎,一艘在市民指引下前来的领航船成功将其救起并送往医院,所幸目前姜涛的身体状况已趋于稳定。然而,姜涛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他手臂上的伤疤,密密麻麻的划痕令人心痛。
这一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作为艺人的身份,更因为姜涛近年来频繁遭遇的健康困境。公开资料显示,32岁的他经历过多次因抑郁症和舆论压力引发的健康危机。从2020年因身材问题受到网络攻击,到2021年被导演王晶指责,姜涛多次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心理挣扎。2022年,他的工作室更因其“精神状态恶化”而暂停了他的一些工作安排。此番坠海事件发生后,关于“娱乐圈心理健康”的讨论随即在网络上引起热潮。
展开剩余5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姜涛在社交媒体上曝光的受伤手臂照片显示出多处细微划痕,与他此前公开承认的“自我伤害倾向”相符。然而,在采访中,他明确否认此次事件与他的心理健康有关,只提到在事发前因头疼服用了止痛药并饮用了少量酒精。这种表态引发了更多争议——三年前金贝街,同样经历舆论风暴的艺人蓝洁瑛也曾以类似说辞回应外界对其心理健康的质疑。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娱乐圈心理健康的警钟。在公众人物承受着持久的舆论审视之下,他们的心理健康防线是否足够坚固?从姜涛的海中自救到社交平台上露出的伤痕,从他三次心理危机的曝光到四次勇敢发声,娱乐行业对于心理健康的话题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或许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言:“未被照亮的阴影,终将成为命运。”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与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行业难题。
发布于:福建省公牛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